章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登上山东省工业强县十强榜单,这对章丘而言,并不意外。

靠的是章丘独有的工业思维,许多关键突破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沉淀,让章丘的工业精神越发厚重、强大。

伊莱特公司制造的直径15.6米奥氏体不锈钢锻环号称“世界第一环”;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参与设计、生产的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及国家体育馆制冰设备,号称“最快的冰”;山东科华赛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抗冲击复合材料应用于冬奥会雪蜡车……

地处齐鲁腹地的章丘,在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创支撑、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聚力发力,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动能越来越足。

告别烧煤打“铁”,转出绿色新天地

6月18日上午,山东华电章丘2×400MW级燃机项目启动仪式在章丘举行。

华电章丘燃机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济南首个开工的重型燃气机组示范工程,总投资22.64亿元,建成后有效提升济南市清洁发电和调峰保供能力,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章丘曾是全国产煤大县,繁盛时年产煤炭350万吨,煤炭产业占章丘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不仅是“产煤大县”,章丘也是用煤大县,作为“铁匠之乡”,烧煤打铁在锻铸企业中普遍存在,空气污染严重让其饱受诟病。

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业进入“寒冬”,为了向落后产能说“不”,实现绿色发展,章丘坚决“去产能”下决心全面退出煤炭产业。

有舍有得,章丘在转型的“阵痛”中寻求突破,彻底拆除铸锻行业2107台燃煤窑炉,全部用清洁能源代替。改造后,每年可少烧110万吨煤炭,有利于推动周边空气持续好转。章丘彻底告别了烧煤打“铁”的历史。

一个曾经的“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这样的反差,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章丘在绿色突围中的坚强决心。

作为工业大区、铁匠之乡,章丘深知生态环保、工业运行是“两条腿”,“两条腿”要稳健走路。为此,章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章丘举全市之力启动明水化工、鲁明化工、热电厂、造纸厂“北四厂”的搬迁工作,通过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提升。

着眼全局补短板,章丘实施4大改革攻坚行动,其中就包括实施生态治理改革攻坚行动。

过去五年,章丘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清理散乱低效企业3500余家;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厨余垃圾生物处理中心等项目,深入环境综合整治各类专项行动,摸排梳理并依法依规分类处置“两高”项目19个;建成启动全省最大的天然气储气站——南曹范LNG储气站一期工程……

去年以来,章丘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42家,市级绿色发展工业园区2个,总量均列全市第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章丘也提到,要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完善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行动;深入推进铸锻、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

工业经济的金山银山就在绿水青山中。如今,高速发展的章丘已经让“绿色”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做强实体经济,咬定“工业”不放松

去年8月,随着一声锣响,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到实行股份制改革,在“一根玉米芯”的基础上,圣泉集团发展成了净资产60多亿元的化工龙头企业。现在,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的车头、座椅、风道型材应用的正是来自圣泉集团的产品。

如今,圣泉集团已成为世界隐形冠军。圣泉集团的发展史,是章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章丘,是一代儒商孟洛川的故乡。孟洛川创立的“瑞蚨祥”连锁模式,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模式。有着闯关东历史的章丘人,把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品质深深铸刻在了基因中。

作为工业强区,章丘工业经济占比一直高于45%。工业经济是章丘发展最大的优势,也是建设现代化济东强区的硬核支撑。

2019年,章丘举办工业优质产品展销会,这是济南市首个以工业为主题的展销会;今年6月初,章丘区与济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深化合作的起点。

近年来,章丘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关停并转,加快崛起新兴产业。谋划建设经十东路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能制造走廊,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的“1+3”产业体系。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支撑,章丘着力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把重点瞄向了本土企业发展上。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化工产业,章丘形成了以中国重汽等为代表的交通装备,以圣泉集团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章丘海尔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以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等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刁镇街道,作为拥有5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重镇,街道连续5年工业年产值过百亿元。观其发展,工业经济是其转型跨越的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起吊用球墨铸铁卷筒”专业生产基地山东汇丰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此。

作为一座产业之城,章丘全区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529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还有省级专精特新、瞪羚、隐形冠军等企业136家。中国重汽、可口可乐、圣泉集团、伊莱特重工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此聚集。

三年前,直径15.8米奥氏体不锈钢锻环在伊莱特成功轧制下线。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伊莱特从村办企业到跨国集团,从零碎小活到制造出“世界第一环”,成为全球风电法兰巨头。在超大型锻件领域,公司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轧环、轧筒能力。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章丘要想变强,离不开产业发展实力变强。这背后,是章丘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放松,长久以来蓄积的工业能量。

一项项荣誉,一项项突破,凸显着工业强区带给章丘的机遇与活力,更见证着章丘走工业强区促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图片

发力科技创新,激发澎湃新动能

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特色园区已成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时代的靓丽“名片”。

这是“东强”战略的深入落实,是“项目为王”的生动实践。章丘,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精准把好了经济社会发展之脉搏。

一座城市的做大做强,产业项目至关重要。正因为此,章丘区超前布局,用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加快建设济东强区,赢得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今年,章丘共梳理确定了221个重点项目,涉及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领域,总投资2602.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8.3亿元。

2月底,章丘区“聚焦改革创新突破加快济东强区建设”动员大会吹响了项目建设的冲锋号。大会上,20个项目集中开工。

在“高手如林”的发展格局中,章丘如何能赢得一席之地。紧抓创新这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章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业经济发展路径。

创新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40余次,堪称高频热词之一。

章丘紧扣省委“十大创新”和市委“12项改革创新行动”要求,结合实际,从“5+4”九个方面系统施策。“5”,就是突出优势拉长版,擦亮5张创新名片,其中就包括擦亮工业强区、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创新名片。

在项目创新上,章丘开辟通道,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植引进新项目,支持企业创新项目,拓展合作落地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创新深刻决定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章丘强化科创支撑引领作用,出台政策奖励科技创新,鼓励人才引进,推动技改提升,保障成果转化。

聚焦大走廊产业生态布局,章丘以龙山智能谷、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蓝海领航等特色专业园区为创新载体,集聚了复旦大学联创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北京机电研究所等一批研发机构,引进高端人才团队10个,新增院士工作站、省级研发中心(实验室)5家,目前已建成拥有国家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孵化器等15家,助力企业研发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引领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5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2021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的通报,章丘区获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章丘区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数字经济比重达到55%,四大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省会、东强等战略机遇交汇叠加,齐鲁科创走廊、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刁镇化工园区好戏连台,潜力之城章丘,发展动能正加速集聚。(凤凰网山东 宋永兴)


2023-01-07 10:53
2022-12-19 15:00
2022-12-14 08:52
2022-12-13 13:09
2022-12-13 13:09
2022-12-13 09:29
2022-12-12 15:59
2022-12-12 10:04

网站导航